合纵连横”与普通的诸侯结盟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  >  正文

【编者按】合纵连横时代,这些重臣在他国虽然位列宰辅,但生死却仍握在他国君王手里。齐国孟尝君相秦时就差点被秦昭王所杀,靠鸡鸣狗盗之徒才逃出生天。

张仪影视形象

有时为了保证联盟的巩固,策士们会同时担任多国宰相。公孙衍曾“佩五国之相印”(《史记·张仪列传》),张仪“并相秦、魏”(《战国策·魏策一》),乐毅以燕将兼任赵相(《史记·乐毅列传》),周最曾打算“兼相韩、魏”(《战国策·东周策》),赵献曾打算“并相楚、韩”(《战国策·魏策一》),苏秦在燕、齐、赵同时拥有封地和官职,等等。这些外交现象在春秋时期和战国早期都是不可想象的,甚至在后世也极少发生。

其次,合纵连横诸国讲求“权”和“变”。“权”指影响力,“变”指外交方针和结盟对象的改变。“权”分轻、重,信陵君窃符救赵之后,策士分析当时形势:“秦得齐,则权重于中国;赵、魏、楚得齐,则足以敌秦。故秦、赵、魏得齐者重,失齐者轻。”(《战国策·齐策三》)

翻开《战国策》,我们会发现大量关于“权”之轻重的讨论。各国会对加入哪个联盟仔细斟酌,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苏秦为燕昭王分析燕国外交地位时说:“凡天下之战国七,而燕处弱焉。独战则不能,有所附则无不重。南附楚,则楚重;西附秦,则秦重;中附韩、魏,则韩、魏重。”(《战国策·燕策一》)

所以苏秦给燕国制定的外交策略是将齐国作为主要盟国,同时也和赵国保持良好关系,让齐、赵相互牵制。五年之间,“齐数出兵,未尝谋燕,齐、赵之交,一合一离,燕王不与齐谋赵,则与赵谋齐”(《战国策·燕策一》),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权”必然意味着“变”,所以,各国朝秦暮楚,秦昭襄王就曾痛斥韩国“不固信盟,唯便是从”(《战国策·赵策一》)”。

返回网站首页查看更多 >>

最新评论

相关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