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互联网思维“驱魔”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正文

【编者按】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这种实践经验终于有了理论说法,这就是钱德勒的《看得见的手》。钱德勒认为美国的一批大公司都是靠这种工商一体化关系体系崛起的。很遗憾,他的思想并没有成为主流。他本人也与诺贝尔经济学奖失之交臂。我猜,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与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思想相抵触。

产业价值链的组织形态

钱德勒思想被忽略的根本原因,在于当时的经济学家们不知道,在产业社会和工商企业之间,存在着一个“产业组织的形态”。人们不知道企业之间的分工,不是“社会分工”,而是基于产业价值链的分工,可以简称为“产业分工”。与此相对应的就是“产业组织”,或基于产业价值链的组织。

无论理论上承认不承认,无论经济学家愿意不愿意,产业组织的形态是客观存在的。而且,那些跨国大公司一直扮演着产业价值链的组织者角色,并且用“看得见的手”控制着产业价值链,乃至产业价值链网络或产业价值链生态,以维持自身乃至整条价值链的再生产循环。

这是产业社会深藏不露、秘而不宣的秘密。唯有如此,那些体量庞大的公司才能够维持持续的盈利水平。反过来说,离开了基于产业链生态的供求关系体系,任何企业都难以防止降价促销的恶性竞争及其灾难性的后果,都不会跨越时间和空间集中配置资源去谋求产业升级及其核心竞争能力。

日本三井财团及其三井物产,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扮演着产业价值链的组织者的角色。日本企业抱团打天下的意识是很强烈的,走哪都宣扬它那一套共生共荣的理念。三井财团依靠旗下的三井物产,掠夺高端资源,掠夺那些对企业具有影响力和支配力的高端资源,诸如资本、技术、人才、知识、信息、能源、矿产资源等,从交流协作,到项目合作,再到资产合并,由浅入深,由远到近,循序渐进,打造产业价值链闭环,并成为掌控产业价值链网络的组织者。(参阅《三井帝国在行动》)因此,有经济学家惊恐地说,21世纪将是跨国公司的世纪。

返回网站首页查看更多 >>

最新评论

相关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