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画家之潘天寿(图文)

当前位置:首页 > 家居  >  正文

【编者按】潘天寿在绘画的布置关系上有独到的见解,他提出:小幅要当大幅画,大幅要当小幅画,大幅讲气势,小幅讲情趣。老子在《道德经》中有言:治大国,若烹小鲜,其理相通也!大幅画除了气势和格局,其实难就难在“须目无全牛,放手得开,又团结得住”,因此简单的勾画往往又不简单,繁密之中不能凌乱,而其简约处又要有着丰满的表现力。反而小幅作品,须有治大国之精神,小中要有大,如果在小件作品中过于精雕细琢,缺乏了胸臆,便显得小家子气了。在这一点上潘天寿与八大的精神相通,诚如八大的《墨兰图》,只有三叶一花,够小了吧,但却有着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大境界。

潘天寿 濠乐图

潘天寿的小品《 濠乐图》,画面虽小,三两鱼游,享濠乐之趣。笔墨简到极致,就有了超凡的气质,仿佛更辽源的精神逸出画外,鱼的神态各异,小中见大,趣味无穷,这正是简笔铸就大无穷,小幅作品的治大国之精神的体现。而在大幅巨构《春塘水暖图》中,境界开阔,笔墨浑厚,一只水牛横卧于池塘,眼中有霸悍与凶顽平复之下的悲悯,而山石泼洒,倾斜而下,气骨与意韵并存,这是一幅极具气势的江南写意图,但细节处,山花、碎石以及湖面微颤的涟漪都极具细微妥帖。

潘天寿 春塘水暖图

而在造型上,潘天寿喜欢一反传统套路,其布置往往中间多虚,四角多实,这与古人着力于中间位置,即主体部分意象明显不同,潘天寿处理画面布局,实者往往虚之,虚者则实之,正者往往偏之,偏者则正之。由内而外,则由外而内,潘天寿有时会通过内外互换,内者外之,外者内之,有意通过形式的改变达到一种新奇的美感。当然潘天寿的形式革新并非刻意为之,而是通过他自身理论的实践达到的一种创格,这一点,对于中国画的审美和画面布置而言,都有着启发意义。

这一创举打破了中国传统画布局的格局,但并非如李可染、张大千那般,通过移植西画理论来改良中国传统水墨,事实上那种改良只是技法上突破,反而失却了中国水墨画的魅力和质感元素。而潘天寿的创格,则是基于中国哲学精神的自省与美学实践而开辟的新天地,不得不令人称叹!

返回网站首页查看更多 >>

最新评论

相关热点新闻